龙与雀斑公主 - 评测

戏里戏外都堪称现代版《美女与野兽》

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位创作者因制作少女革命物语和描绘电脑世界的怪物而闻名。后来,这位创作者以其精湛的制作能力打造了一部以夏日为舞台的广受好评的影片,并因此被誉为是某位国宝级创作者的接班人。

不久,这位创作者便开始与许多人一起合作创作故事。然而,在旁人「接任国宝级创作者」等言语的煽动之下,他逐渐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化身为一头野兽。

化身为野兽之后,他创作出来的故事虽然在表面上都透露着一股华丽且欢快的气息,但由于有更多的人参与了故事的讲述,导致他本人的真实意愿反而遭到了掩盖。随着一直支持野兽的编剧离开,野兽开始自己撰写故事,而作品中登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随之逐渐崩坏。

或许野兽自己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吧?为了改变现状,在偶然听说有一位歌声动人的美女歌手之后,野兽不远万里前去拜访,请求她能在自己的故事中登场,并希望通过与她的合作来改变现状。为此,野兽甚至还请到了新锐乐团和外籍美术家来参与新故事的创作。野兽或许以为他与这位美女的邂逅,将是一次让自己接近真实自我的契机。

如果是迪士尼版的《美女与野兽》,那么野兽最后确实会因为得到美女的爱而恢复真实自我。但《美女与野兽》的现代寓言却并非如此。即使野兽邂逅了歌声动人的美女,得到了爱,也无法恢复真身。因为野兽已经无法再想象他人的感情,也无法与他人产生共情了。

 

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不满情绪

每次看完细田守导演的电影,笔者总会因为其不自然的表现手法而感到些许不满,在《狼之子雨与雪》(2013)之后尤为如此。尽管影片每次都会加入挑战性的表现手法,但回味起来却总是空洞无物。

 

这种情况在《龙与雀斑公主》中也毫无改善。在观看本片之前,笔者以为此次导演通过任用音乐人中村佳穗作为主要配音演员、与众多创作者重新诠释《美女与野兽》(1992)的故事,可以消除掉以往观影的不满。但事实上,这样的安排反而更突出了细田守导演才能的不足。

笔者对本片的不满大多集中在剧本上。比如主人公们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其目的是什么?动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观?

在《龙与雀斑公主》中,导演试图用歌唱的场景来弥补观众对剧本的不满。诚然,歌唱的场景令人感动,但这份感动更多来自中村佳穗和 millennium parade 合作打造的音乐画面,而非来自故事本身。每当歌曲唱罢,观众就又被带回到空洞的故事之中,并在观影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体验着这样的失望。

连续多部作品的剧本缺乏说服力,已经证明了这不单单只是技术层面上的失误,而是导演自身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将在本次剧评中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尝试揭露出这种不满情绪的本质。

初期还能比较清晰地看到核心故事……

重新整理了一遍剧情后,笔者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居然还是搞不清楚登场人物的行动逻辑。明明有许多魄力十足的华丽场景,但却越看越觉得故事情节分散。

住在高知乡下的 17 岁高中女生阿铃自小便喜欢唱歌。但自从母亲意外过世后,还是孩童的阿铃就再也无法顺利地在众人面前歌唱了。即使是和班上的好友一起唱卡拉 OK,她也完全发不出声音,只能独自回家把自己封闭起来。

 

学校里,她的儿时玩伴小忍(久武忍)是篮球部部员,深受女生追捧;皮艇部部员阿慎(千头慎次郎)正以参加全国大会为目标而努力;受到大家喜爱的瑠果(渡边瑠果)外形如模特般姣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阿铃却只能一直从远处默默看着她的这些同学们。

某一天,阿铃受好友小弘(别役弘香)的邀请,注册进入了一个在全球拥有 50 亿用户的网络虚拟世界「U」。在「U」的世界里,用户可以创建名为「As」的虚拟分身,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影片中的现实世界采用的是手绘画风,而 U 的世界则是用 3DCG 动画来呈现,风格就像是《夏日大作战》(2009)中「OZ」世界的延续。单从视觉效果而言,虚拟和现实控制得张弛有度,非常有趣。此外,卡通渲染的 3DCG 质量也很高,毫无不自然的感觉。造型各异的角色在类似游戏《流形花园》(2019)中那样延伸到地平线的建筑物之间来回穿梭,视觉表现异常华丽。

阿铃给自己的 As 命名为「贝尔」(BELL),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唱起了歌。或许是因为在 U 的世界中不用暴露自己,她竟然自然而然地唱出了强劲有力的歌声。值得一提的是,贝尔的设计由为《魔发奇缘》(2010)、《冰雪奇缘》(2013)设计人物的 Jin Kim 操刀。虽然与现实世界阿铃的设计有很大不同,但这种反差感却别有一番风味。

 

在这个场景中,中村佳穗与 millennium parade 合作演绎的主题曲「U」非常精彩,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贝尔的歌声瞬间引起轰动,迅速收获了超过 200 万人的关注。

但随着贝尔人气的提升,U 世界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贝尔的真实身份。看到大家的热议,阿铃不禁担心自己的真实身份被人知道后可能又将无法歌唱。

光看影片的前半部分,观众可以将中心故事理解为「阿铃虽然喜欢唱歌,但却因为失去母亲而无法一展歌喉,之后在机缘巧合下,在不用暴露身份的网络上找回了自己的歌声。然而,她很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身份,害怕将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

因此除了找出贝尔的真实身份这一悬念以外,观众还期待看到阿铃是如何解决「在不借助贝尔这个虚拟身份的前提下,以自己真实的身份找回歌声」这一问题的。然而,影片进入到中段后,阿铃的故事却突然插入了一条分散剧情的故事线,也就是「龙」的登场。

 

几条故事线交错后产生的问题

当人气爆棚的贝尔正在举办一场聚集了数亿名观众的大型演唱会时,一条「龙」突然闯入,搅乱了演唱会。U 世界自警团「正义」(Justice)在听闻骚动后迅速赶来,但却在对「龙」实施强制暴露 As 真实身份的武器前,让其逃脱了。

骚动过去之后,为了消灭这条破坏 U 世界的「龙」,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人肉搜索开始了。而阿铃则在和小弘一起搜寻「龙」真实身份的同时,以贝尔的虚拟形象直接造访了「龙」的藏身之处。

从这里开始故事线变得越来越分散。以《美女与野兽》为模版创作的场景就此展开,故事的中心也逐渐转向寻找龙的真实身份。然而可惜的是,此后的展开却并没能和阿铃的故事串联起来。

或许观众暂且可以把阿铃被「龙」吸引的理由解读为「同为害怕真实身份被暴露的沦落人」,但问题在于片中对这一点严重缺乏描写。

 

如果剧情继续围绕阿铃的故事展开,那么影片就能营造出「阿铃一边在搜寻龙的真实身份,一边自己作为贝尔的真实身份也在被别人搜寻」的紧张感。比如剧情展开可以这样设置:某个搜寻龙的真实身份的 As 偶然撞见了贝尔与龙交流的场景,于是决定连贝尔的真实身份也一并搜寻,这样后续也可以加入现实世界的拥护者集火批判网络喷子的剧情。

或者换个角度,讲述「由于遇到了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阿铃内心产生了以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以贝尔的身份歌唱的愿望」这样的剧情发展也可以吧?

然而影片却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细致描写相关的剧情。只是一点一点加入复刻《美女与野兽》的场景,并且高中同学小忍、阿慎、瑠果的戏份也没有对阿铃的中心故事起到什么推进作用。

因此,影片从中段开始,故事便不再围绕阿铃克服内心障碍这一核心矛盾来展开了,而是夹杂了关于「龙」的悬念、与高中同学之间的青春故事等内容。在此之上,每条故事线的内容又没有很好地被整理和串联起来,导致作为剧情核心的阿铃的内心世界完全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即使现实世界的剧情让观众对故事的中心内容感到非常迷惑,但《龙与雀斑公主》依然有着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能用歌曲弥补观众对剧本的不满。影片中 U 世界的部分基本没有什么多余的演出,节奏也还不错。而这也导致了中村佳穗用情感丰富的歌声带来的感动被许多人误认为是源自故事本身的感动。

因此笔者一度觉得既然影片结束前都是这种走向,那即便现实部分的剧本已经支离破碎,只要最后让中村佳穗唱上一曲,也总能把故事重新整合起来吧。然而本片居然到最后又欠了观众一笔感情负债。

尽管影片在前半部分几乎都没有对「阿铃鼓起勇气,亮出真实身份唱歌」这一中心剧情进行什么挖掘,但高潮部分的处理姑且算是完成了这一目的,中村佳穗那震撼的歌声也似乎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

 

然而,影片却并没有在高潮的歌声中结束,而是在给观众虚晃一枪的感动之后,又欠下了一笔感情的负债。在接下来的展开中,阿铃得知了「龙」的真实身份后选择直接与他相见,并在现实世界中解决了「龙」的问题。

这段剧情如果能自圆其说倒也还说得过去,但实际呈现出的内容却让观众倍感疑惑:这种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吧?好不容易在 U 世界欣赏完了中村佳穗精彩的歌声,现实部分又再度让观众感到失望,这种落差感一直持续到了影片结束。

于是,那种在看完细田守导演的作品后常常会产生的不满情绪又再度浮现了。

从漏洞百出的剧本中推测导演的真实面目

尽管如此,如果能把「因童年阴影而无法歌唱的少女遇上处境相似的受伤之『龙』,两个害怕真实身份公诸于众的人相互扶持,最终找回了自我和歌声」的剧情和故事结构组织得当的话,本作的剧本也足以成为名作。那么究竟为什么剧本会崩成这样呢?

面对一个看起来像是打麻将时起手三倍满牌型却最终流局的剧本,笔者又重读了一遍三宅隆太先生撰写的《剧本博士的剧本教室:初级篇》。

笔者并不是要通过本书来找寻剧本的编写技巧,而是想要借此审视编剧的心理状态。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了对希望成为编剧的有志者的心理分析指导。本书指出了「一些希望成为编剧的有志者会在社会公序良俗的影响下给自己的思想踩刹车,因而无法在作品中完全表达出创作者真实的情感和世界观,导致登场人物的行动逻辑和目的不明不白」的问题。

 

书中列举了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一个想成为编剧的好青年,处事认真,为人友善,通文达礼。然而,他写起剧本来却一塌糊涂,笔下的人物毫无真实感可言,特别是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尤其糟糕。

三宅先生在探讨他的问题时认为「原因可能是他在自己的心中踩了刹车」。

三宅先生从他的深层心理入手分析,认为「他之所以成为好青年,是因为来自姐姐的强大压力使他认为在社会中必须礼仪得体」,这种想法既造就了他外在的性格,同时也是他问题产生的根源。三宅先生发现在压力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他对姐姐强烈的恨意。后来这位青年经过指导,克服了自己的过去,展现出了自己原来从未示人的性格,此后便能够给剧本中的登场人物赋予人情味了。

笔者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好就想起了细田导演。细田导演曾因为制作出某部夏季动画大作而被捧为宫崎骏的接班人,作为制作「欢快爽朗的超级大片」的艺术家,他总是被社会期待制作出「给人的印象如清澈天空一般」的动画。

 

然而在笔者看来,往往是细田导演的影片中那些阳光被遮住的场景才能真正显示出他的本性。换言之,只有阴天、雨天、封闭的家中或室内场景才真正反映出了他的真实想法。或许正是因为总被社会的期望推着走,所以才导致他剧本中的登场人物行为逻辑混乱吧。

《狼之子雨与雪》中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狼人丈夫在雨中被粗暴地扔进垃圾回收车里的场景。在《怪物之子》(2015)中,是从未在日本现实社会中生活过的主人公在屏幕之外痛打人类的场景。而在《未来的未来》(2018)中,则是父亲完全无视儿子的场景。

换言之,细田导演真正想创作的世界观其实非常残酷,残酷到无法与任何人人产生共鸣。

从《海贼王:祭典男爵与神秘岛》(2005)中就能很容易地了解他的本性。明明原作漫画描写的是友情、羁绊和冒险的故事,但他却在这部剧场版中把他们的友情拆得四分五裂,因为他心底里并不相信原作世界中那样坚固的友情。

当时有传言说他是由于受到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撤职的影响,才把《海贼王》剧场版做成这种阴暗的风格。但在他后来的影片中,如此冷酷无情的场景依然会时常出现,我想这大概就是细田导演的本性使然了吧。然而细田导演的社会地位却逐渐束缚住了他的本性,导致后续作品的剧本经常漏洞百出。

 

每当笔者在细田的作品中看到无法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残酷瞬间时,都会觉得他真的很像迈克尔·哈内克导演。但如此残酷的性格,怎么想都不太适合制作暑期大片吧?

笔者对细田作品产生的不满,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剧本上的纰漏。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总是包含一个与他人缺乏共鸣的残酷世界观,并且往往还能让观众在只言片语间感受到这种残酷。

社会用「暑期动画大片」的旗号对细田导演真实内心的打压,也进一步滋生了他心中的不满。不过此前的作品已经因为打「家庭亲情」牌而招致了批评,所以本次看似是通过中村佳穗和 millennium parade 的音乐,以及与诸多创作者的合作掩盖住了内心的不满,但实际上仍然只是为「票房大卖」这一目的营造而成的华丽外壳罢了。而最终导演也并没能松开内心的刹车,将自身的情感完全释放,只是空留下了他内心中残酷世界观的一具残骸。

总评

影片前期围绕阿铃的创伤和歌喉展开的中心故事塑造很成功,U 世界华丽的 3DCG 动画和贝尔歌唱的场景令人感动。然而从影片中段开始,除阿铃的故事以外,又新增了几条交织在一起的故事线,给人的感觉杂乱无章。随着主线剧情的逐渐崩坏与强行在 U 世界中加入的实际上只能称作是中村佳穗音乐 MV 的桥段,让观众更加难以代入感情,只能反复在感动与失望中摇摆。

本文编译自 IGN JP 相关内容,原作者葛西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优点

  • 华丽至极的 3D CG 效果
  • 制作阵容再现 1992 版《美女与野兽》

缺点

  • 表现手法虽然新颖,但内涵比较空洞
  • 角色目的性不明确,行动之间的逻辑联系较弱
  • 结局不合理,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评测成绩

影片前期围绕阿铃的创伤和歌喉展开的中心故事塑造很成功,U 世界华丽的 3DCG 动画和贝尔歌唱的场景令人感动。然而从影片中段开始,除阿铃的故事以外,又新增了几条交织在一起的故事线,给人的感觉杂乱无章。随着主线剧情的逐渐崩坏与强行在 U 世界中加入的实际上只能称作是中村佳穗音乐 MV 的桥段,让观众更加难以代入感情,只能反复在感动与失望中摇摆。

文章提及

《龙与雀斑公主》IGN 日本评测 5 分:失败的《美女与野兽》寓言

5
平庸
乡村高中生小铃具有歌唱和作曲天赋,但母亲过世后便不再唱歌,封闭自我的她在虚拟世界「U」以歌姬贝儿的身份广为人知,忽然有一天,一只像龙一样的生物忽然出现在贝儿面前。
龙与雀斑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