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特曼 - 评测
还能更好
开局表明身份,我是一个当年在电影院看《超银河传说》都看到泪目的奥迷,虽然没有达到对《奥特曼》系列所有剧集内容了如指掌的专家级水平,但对这个 IP 还算是有着比较深厚的情感。诚然,《奥特曼》系列新作的制作水平这些年来都在不断上升,但一直以来还是有许多粉丝希望「奥特曼」形象能以更高的制作规格出现在大荧幕上,我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当我得知《头号玩家》电影中奥特曼因版权问题没能出场后郁闷了大半个月的原因。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庵野秀明这位顶着「知名奥特曼粉丝」头衔的鬼才监督在拍完《新·哥斯拉》后宣布制作《新·奥特曼》。虽然这次因档期问题,影片由老搭档樋口真嗣担任导演,但庵野秀明仍然在制作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这样的阵容配置,相信不少粉丝做梦都要笑醒。期待被拉满,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位传奇宇宙英雄新的身姿。
味儿太正了!
在得知要推出《新奥特曼》之后,兴奋之余,我一直在思考,电影将会讲述怎样的故事,究竟是基于这一 IP 诉说全新的原创内容,还是对原作中的剧情进行改编演绎。《奥特曼》系列剧集大多为单元剧的形式,每集内容时长有限,若是直接改编特定的某一集,或许需要聚焦于类似「三大问题作」这样有更大叙事和讨论空间的章节作为原型。
而《新奥特曼》给出的答案,是选取了初代作品中比较经典的几集进行组合,拓展其内核,将部分情节补完,并用一条涉及「侵略」「发展」等关键词的清晰逻辑线索串联,将原作的完整结构浓缩到这部近 2 个小时的电影中。但电影中各个环节的展开又充满了原作的影子,包括反派的性格和行为逻辑甚至具体动作都遵循着原版的设计。而影片片头对《奥特 Q》的致敬,也快速向观众介绍了作品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观。
《新·奥特曼》中的美术设计也是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糅合了创新与改变。最明显的就是这一版奥特曼的形象在还原经典的同时,变得更为修长,且相比原版去掉了胸口的彩色计时器。这与大众认识中的经典奥特曼形象有一定出入,但实际上是对奥特曼形象最初设计者成田亨原稿的还原。而活动时间的限制则用花纹颜色的改变来展现。另外这版奥特曼去掉了原作特色的战吼,战斗表现更为冷峻。
片中出现的怪兽和外星人形象都保留了原版的特征和设计语言,但又被赋予了新的气质。佐菲新造型初登场可谓是角色压迫感新高。而「巴格斯」、「内隆嘎」以及「加勃拉」原版皮套之间的关系也被保留到了新作的造型建模中。奥特曼的初代皮套演员古谷敏参与了本片部分动作捕捉拍摄,而片中的斯派修姆光线效果也是出自原版光线的绘制者饭塚定雄之手。
影片还有许多会让粉丝会心一笑的细节,比如「奥特曼究竟是穿着衣服还是裸体」的疑问,以及对于「人间体摸鱼」的调侃。影片大量选用原作的配乐进行编曲配器,但听起来还是保留了绝大多数的昭和风味。再结合诸如「祸威兽」、「祸特队」发音的彩蛋,服化道中的细节致敬以及一系列名场景名台词的再现,加在一起都能让原作粉丝感叹:这味儿太正了。
既是奥特风,也是庵野风
《新奥特曼》是一部极具庵野秀明团队风格的作品,熟悉他们的观众很容易就能在片中发现其过去作品的影子。有人会说,这部《新·奥特曼》充满了《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味儿。但事实上,与其这么讲,倒不如说后者本身就「奥」味十足。
作为一名动画人和电影人,庵野秀明作品的摄影与构图风格极大地受到了《奥特曼》系列知名导演实相寺昭雄的影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新奥特曼》中会有这么奇怪刁钻的镜头位置和构图,这正是实相寺昭雄镜头语言在庵野秀明手下的传承和发扬。
大量广角镜头的使用在拍摄场景时能收录更多信息,并营造出更强烈的透视效果和距离感,而怼脸拍摄特写则通过牺牲演员部分颜值带来一定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片中频繁出现的非常规机位,包括有些极端的俯视和仰视角度,抑或是在角落中借助场景中的物体、阴影乃至人物本身来遮挡前景,形成框架,对画面主体进行构图,这些都是在强化透视效果,呈现出分明的空间层次,加强画面纵深,从而丰富视觉体验。影片中还能看到大量配合台词对白的空镜头,包括经典的儿童游乐场取景,这些也都是典型的庵野秀明风格。
本片整体节奏肉眼可见的快速和紧凑。和《EVA》以及《新·哥斯拉》一样,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这样的策略有利有弊:作战环节人类方视角下,可以让观众更沉浸地感受到压力和紧迫感,而非战时或日常桥段中,使用大量剪辑可能会显得零碎且神经质。若是放在《EVA》这样有大量心理活动描写的动画作品中,这种手法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在本片中的效果就见仁见智了。影片的快节奏同样也体现在演员的演出上。剧本对角色形象和人物关系都描绘得比较赶,演员缺少发挥空间,台词平铺直叙,且语速较快,对白的流转和剧情的推进一样都非常干脆,相对来说就会显得没有太多情绪。同时影片的文本信息量又很大,这对于观众,特别是需要看字幕的观众来说,或许也是个考验。而看过原著的朋友,对本片的内容理解起来可能会更轻松一些。
《EVA》系列中有不少对《奥特曼》系列的致敬,而本次的《新·奥特曼》中也藏着一些《EVA》的彩蛋。主角「神永新二」名字发音的「Shinji」自然不用多说,长泽雅美饰演的浅见弘子换个造型感觉就是葛城美里了(就是拍屁股这个设定有点迷惑)。
政治讽刺及叙事格局
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擅长特效与动作戏,但特效与动作从来不是其作品的全部。高水准的叙事和世界观塑造也是他们的强项。《EVA》中充满了宗教隐喻和哲学思辨,而在《新·哥斯拉》《新·奥特曼》中,庵野秀明则更多尝试探讨社会、政治以及科学发展相关的议题。
不少人曾担心《新·奥特曼》会拍成《新·哥斯拉》那样的「开会电影」,太过枯燥。我个人对于《新·哥斯拉》的开会部分并没有什么意见,反倒觉得还挺带感。《新·哥斯拉》赤裸裸地讽刺了庵野秀明眼中日本当局的低效与无能。全片使用了大量篇幅来表现会议场景,一帮人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要么换个地方开会,要么换身衣服开会,信息沟通还要依靠逐级递小纸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同时又不敢揽责,如空壳傀儡一般,生杀大权被拿捏在别人手中。这种讽刺非常犀利露骨,且贯穿始终。
而《新·奥特曼》的视角有着不同的方向,更多是关于国家地位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探讨。本片背景下日本当局的行政、军事力量仍受到美国控制,但政府一直有摆脱傀儡身份的想法。奥特曼以及外星势力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机会,妄图借助外星人及外星科技资源回归正常主权国家地位,甚至借此主导国际社会发展。但这样的做法不过是使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沦落为更高位面外星势力阶下囚的卖身契。美菲拉斯给日本政府开出的条件,包括保留宪法,是在影射什么,太明显不过了。同时人类社会从上到下,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体,在意识到更高级的压倒性存在后,心理和认知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崩塌,变得倾向于依赖外部力量。当有更强大的力量干预地球的演变与人类的发展时应该怎么面对?奥特曼、外星侵略者和人类各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虽然《奥特曼》系列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星人形象,但大部分剧集(特别是后来的新剧集)对于星际社会的宏观叙事篇幅相对较少。在大众比较熟悉的《奥特曼》作品中,反倒是《机动奥特曼》对星际社会以及外星种族之间的纠葛有更多的着墨。《新·奥特曼》中出现的外星人形象不算多,但影片通过台词对白向观众侧面描绘了一个无垠而神秘的宇宙社会,并在这一视野下讨论种族的存续和发展,拔高了叙事的格局,颇为震撼。要我说,如果能在这个方向有更多描绘,那就更好了。
哥斯拉是核灾与自然灾害的具象化,在《新·哥斯拉》中,人类作为整体对抗灾难,更多展现的是集体主义。而《奥特曼》本身带有「超级英雄」和「空想浪漫」的标签,适当的「个人主义」以及个体视角的叙事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本作中,奥特曼与人类融合之后,神永新二作为人的表现更多只有那付皮囊,角色全片的演出非常冷峻,结合全片的节奏,相比原作中的早田进少了那么点身为人的温度。虽然影片也抛出了对奥特曼人间体这一存在和身份认同的探索,但浅尝辄止。《奥特曼》系列原作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而本片似乎更强调这一形象的神性和神秘感,而非人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太深入。加上前面提到的全片情节推进干脆,观感上来看,整个故事线索清晰,但矛盾与转折并不是那么突出,反而有点过于顺畅,导致观影过程中情感上波动也不大,太过理性导致戏剧性不强。
情怀平衡与成本限制
在观影过程中,我对本片抱有两种期待,一是影片是否能够尊重原著,还原原作的特点,二是如何在原著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创新。这两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但我认为,凭借庵野秀明及其团队的专业能力以及对于《奥特曼》IP 的理解,是有可能给粉丝带来惊喜的。而看完电影,我只能说,故事确实有所不同,但视听上的惊喜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这可能是由于对情怀与创新的平衡拿捏以及成本的限制。
就像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在动画还是真人电影中,庵野秀明和樋口真嗣都非常善于刻画特效场面和动作戏。成规模机械化部队的调度、机械结构零部件之间的联动、生物有机体器官组织之间的牵拉,还有几何形状的运动和形变,这些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通过各种细节提高特效镜头的写实性与质感,让观众体会到科学理性的美。本片中,奥特曼飞行时的音爆以及胸肌接高压电时形成的跨步电压都是特效镜头现代化的体现,但全片中这类特效细节数量不算特别多。本作邀请了京都大学教授桥本幸士作为科学顾问完善了影片中一些概念设定,包括引入了超弦理论,和过去作品一样,通过各种术语连珠炮般的轰炸,给人一种很厉害的感觉,但主要体现在台词上,视觉上的呈现不算丰富。
而在大场面的塑造上,《新·哥斯拉》中哥总第一次使用原子吐息时,从口喷浓烟到火焰再到射线这样的新颖设计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结合影片的氛围渲染和女声吟唱的背景音乐,给不少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本作虽然安排了数场战斗,但真正让我感受到震撼的还是奥特曼首次使用斯派修姆光线炸山以及片尾的宇宙决战。片尾的桥段带来了惊喜,但如果能把篇幅再拉长一些,将情绪渲染得更细致深入一些,可能会有更具冲击效果。
与怪兽、外星人的巨大化战斗是《奥特曼》系列的重头戏。在《初代奥特曼》原作中,动作戏的编排以及运镜都是比较粗糙的,且战斗以搂抱摔投为主,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观赏性比较低,但这是受到时代与技术的制约,毕竟那已经是 50 余年前的作品。而随着系列发展,配合皮套演员的动作演出与不断精进的拍摄技术,后来剧集中的格斗表现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而《新·奥特曼》中的动作戏基本上是还原《初代奥特曼》的动作编排,连一些原本使用玩具模型拍摄的抽象动作和过场动画也得到了再现。特别是对战扎拉布的桥段,动作设计甚至分镜可谓是一比一复刻,与美菲拉斯的对战也有很多原作的痕迹。但就个人观感来说,这样的效果并不出彩。哪怕是在《奥特曼》系列 50 周年的 CG 纪念短片中,奥特曼对战怪兽都使出了一记高段腿法,而本片和原作一样,并没有展现太多打击技,战斗也不算太华丽。另外在对战外星人的两场战斗中,角色对城市场景的影响和破坏规模也比较有限。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本作的配乐和音效设计中。本片的音乐大量沿用了宫内国郎在原作中使用的曲目,由庵野秀明团队御用音乐人鹭巢诗郎重新编曲配器。乍听之下那股怀旧情绪喷薄而出,但是后来却发现,影片对这些老曲子的改动不算太大。包括一些音效在内,本片听起来很容易让我脑补穿越到过去老式显像管电视屏幕上充满躁点的低清画面,而对于非粉丝的观众群体来说,这种音乐音效的风格太过有年代感,甚至可能有点违和。
即便是被称为「奥特曼音乐之父」的作曲家冬木透在系列后续作品中也在不断顺应时代调整音乐风格,本片的声音表现,或许会显得太怀旧了一些。倒是影片对战美菲拉斯以及最后决战时的音乐为全新原创。但总体来说,在全片故事及表演较为平淡且快节奏、战斗和特效不算太出彩的情况下,本片的音乐音效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较为有限。最后一场战斗,虽也都是管弦乐,但若是换成庵野秀明喜爱的《欢乐颂》,不知道会不会更带感。
再说到特效,和《新·哥斯拉》一样,本片也是按照用 CG 来还原皮套的思路进行特效制作。不过本片许多特效镜头有着肉眼可见的 CG 感和绿幕抠图感。尽管使用了真人动捕,角色部分动作表现还是比较生硬。根据资料显示,本片的投资不到《新·哥斯拉》的一半,庵野秀明本人也曾在采访中表达了对于本片特效镜头的不满。这样看来,上述提到的许多视听方面的问题,甚至包括对「原作的过于还原」在内,很可能也都是受到了成本不足的掣肘。这样来看,确实也是一种遗憾了。
总结
由于庵野秀明本身档期的冲突、疫情以及制作成本带来的影响,又或许是我的期待值太高,《新·奥特曼》的成片并不算是这一阵容下能够呈现的最佳效果。抛开硬件上带来的一些缺憾,本片大方向上的改编思路没有大问题,整体和细节上都非常忠实地还原了原作的气质,但若是以新时代作品的评判标准来说,在还原与创新的平衡尺度把握上,或许需要向创新一侧再倾斜一点,同时加入更多《奥特曼》系列特有的浪漫与人文关怀,强化文戏的情感和故事性。对于庵野秀明团队来说,这并非难以实现的目标。相信粉丝们除了看到经典的奥特曼形象在大荧幕上再现之外,也希望创作者能为这个伟大的 IP 注入新的灵魂。
根据报道,庵野秀明有意在本作之后推出《奥特赛文》与《归来的奥特曼》的改编电影。鉴于这两部原作都是在系列历史乃至特摄历史上留名的经典,如果能够顺利开拍,相信庵野秀明团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至于明年将要上映的《新·假面骑士》,作为一部更聚焦于个体的「个人英雄主义」「等身英雄」作品,同样也期待庵野秀明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优点
- 忠实再现原作气质,情怀满满
- 背景设定格局宏大,有震撼力
- 展现了奥特曼的神性
缺点
- 特效质量不佳
- 节奏过快,故事性及文戏的情感有所欠缺
- 部分视听设计有点太怀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