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游戏为何总是缺席各大游戏排行榜单?

世嘉正在逐渐被玩家淡忘吗?

作为热爱世嘉游戏的一名玩家,笔者常常会担心「100 年之后我们还能玩到世嘉的游戏吗?」。当然,100 年之后的事情谁也无从知晓。然而,如果人类就这样按照现状继续发展下去,那么笔者可以断言「起码人类绝不会忘记任天堂制作的游戏」。

在大约 100 年前,日本曾涌现出许多文豪。但如今仍旧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可以说也就只有夏目漱石、森鸥外、芥川龙之介等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人而已。

在上世纪 80 年代下半叶至 90 年代,日本绝对称得上是游戏大国。这段时期,游戏行业诞生了「马力欧」、「塞尔达」、「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街头霸王」、「潜龙谍影」等一大批足以代表整个业界的知名 IP。如果你是一位对那个时代的游戏非常熟悉的玩家,那么对于「索尼克」、「VR 战士」、「太空哈利」等世嘉游戏的名字想必也不会陌生。

 

然而在那段黄金年代已经过去约 30 年的现如今,世嘉游戏似乎正逐渐被世人所淡忘。

去年 12 月,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电视游戏总选举」的节目,并在节目中公开了由超过 5 万日本国民投票选出的日本国内最具人气的电视游戏 TOP 100 榜单。其中,任天堂(包含宝可梦系列在内)和 Square Enix 旗下的作品包揽前十,并且占据了整个榜单 70% 左右的位置。除此之外,Capcom 有 7 款作品入榜,而 KONAMI 和世嘉则分别有 5 款作品入榜。乍一看,世嘉虽没有任天堂或 Square Enix 那么风光,但好歹还是有一些作品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但倘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入榜的世嘉作品分别是来自 ATLUS 开发的「女神异闻录」系列(共入榜 4 部作品)和 COMPILE 推出的《噗哟噗哟》,而这 5 款游戏均出自被世嘉收购的工作室,没有一款是由世嘉本部开发的原创作品。

 

作为 80 年代街机行业的一大领头羊以及 90 年代颇为成功的家用主机硬件厂商,世嘉在欧美的人气甚至一度超越任天堂。那为什么世嘉的游戏如此不受青睐呢?

面对这个问题,笔者最先想到的,就是对于世嘉来说,日本可能并不是他们的主战场。当然,街机平台上的《OutRun》、《太空哈利》、《VR 战士》、《梦游美国》等游戏也曾一度引发话题,但就家用主机市场来说,世嘉更多应该还是以欧美为中心吧?然而遗憾的是,当笔者查阅了海外媒体的游戏排行榜后,却发现最终的结果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IGN 本部不久前刚刚更新了「电子游戏综合排行榜 Top 100」的榜单,其中共有 30 部以上的日本游戏入选,但仅包含 ATLUS 开发的《女神异闻录 5 皇家版》这一款世嘉旗下的作品,世嘉本部开发的原创游戏依然不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榜单和「电视游戏总选举」不同,并不是由玩家投票选出,而是由 IGN 编辑部的成员评选决定的。然而,在 IGN 本部公开的玩家投票排行榜中,世嘉的游戏仍然不见踪影(甚至根本就没有被提名)。并且在传统游戏奖项金摇杆奖去年公开的「游戏史上最高杰作(玩家投票)」候选名单中,也同样看不到世嘉游戏的身影。

 

世嘉游戏的人气已经跌落到这种地步了吗?对此颇为在意的笔者随即查阅了各大海外主流媒体列出的「游戏综合榜单」,得出的结果却是「光是想找到世嘉旗下的作品就已经非常困难了」。下文列出的数据便是笔者统计的部分榜单中世嘉游戏(ATLUS 游戏除外)的表现:

Gamesrader:无
IGN 本部:
Business Insider:
Guardian:
Polygon:无(有作品进入 TOP 500,但未进入 TOP 100)
Slant Magazine:《梦幻之星 4:千年纪的终结》(第 83 位)、《怒之铁拳 2》(第 81 位)、《猎天使魔女》(第 54 位)、《喷射小子:街头涂鸦》(第 50 位)
Popular Mechanics:《莎木 2》(第 99 位)、《刺猬索尼克》(第 21 位)
HiConsumption:《Seaman》(第 94 位)、《怒之铁拳 2》(第 90 位)、《莎木》(第 50 位)、《刺猬索尼克》(第 32 位)

在这些榜单中,不仅没有一款世嘉游戏能够跻身前 20,甚至还有很多榜单完全没有收录世嘉旗下的作品。虽然也有一部分作品得到了好评,但与任天堂、Square Enix、Capcom、KONAMI、万代南梦宫等其他日本游戏大厂相比,世嘉游戏的登场频率明显更低。本文就力求从尽量客观的角度分析分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你当然可以认为这单纯就是世嘉的游戏质量不如其他厂商开发的作品而已。然而从历年最受好评游戏作品的维基百科页面来看,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该页面会列举出「当年最少有 6 家媒体将其推选为最佳游戏的作品」,其中收录的世嘉游戏有 15 款之多,包含了从《Outrun》到《梦幻之星 4:千年纪的终结》等多部佳作,数量不仅超越了 Square Enix 和 Capcom 等竞争对手,还力压 EA、微软等海外大厂,仅仅屈居任天堂之后。虽然该页面已于 2017 年停止更新,但世嘉游戏的黄金时期毕竟是在 1986~2001 年前后,所以在海外媒体眼中,那时世嘉游戏的质量应该是仅次于任天堂的才对。

 

至于世嘉游戏为什么频频缺席近年推出的游戏排行榜,该页面也给出了一个关键的提示。自世嘉在 2001 年宣布全面退出家用主机硬件市场后,除了《战场的女武神》和《猎天使魔女》,世嘉旗下的作品在后来的 16 年间再也没有出现在该页面中。然而这并不仅仅是只有世嘉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整个日本游戏业界在 2000 年之后都陷入了苦战。

在此基础上,世嘉与其他的日本游戏厂商(任天堂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世嘉曾经是一家硬件厂商。身为一家拥有独立平台的游戏开发商,世嘉旗下的许多游戏都是作为平台独占作品发售的,因此能玩到这些作品的平台必然会受到限制。如果登陆的主机能够大规模普及的话,这其实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除了 MD 之外,大部分世嘉主机在市场竞争中都处于挑战者的地位。与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专为当前世代热门的主机平台打造作品的 Square Enix、Capcom、KONAMI 不同,身为硬件厂商的世嘉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因此,哪怕你的游戏质量再优秀,能接触到的玩家数量也有着天然的劣势,自然在人气投票中就会落于下风。特别是那些发行在世嘉土星和 DC 上的世嘉名作,它们虽然得到了很高的媒体评价,但很难普及到一般的玩家群体之中。而在已经过去 20 余年的当下,甚至连玩过土星或 DC 的游戏编辑都不常见了。因此由媒体选出的游戏榜单自然很少会提及那个时代的世嘉作品,更不用说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的 MD 黄金时代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嘉游戏存在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 IP 难以长期延续。纵观其他厂商的高人气作品,无论是「超级马力欧」、「塞尔达传说」、「最终幻想」,还是「勇者斗恶龙」、「生化危机」、「潜龙谍影」,大部分都是非常长寿的 IP。然而,世嘉旗下的经典名作却大多是《太空哈利》、《梦精灵》、《Rez》、《永恒的阿卡迪亚》这样的独立游戏。就算是「VR 战士」和「樱花大战」这样得以系列化的作品,也随时都有不再推出新作的可能性。

哪怕是从 90 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索尼克」系列,也不能说发展非常顺利。要知道索尼克明明是作为 MD 平台的杀手级作品推出,但其系列正统续作却迟迟未登陆世嘉土星平台,一度经历了长时间的空窗期。另一个在海外市场非常具有人气的系列「怒之铁拳」也是在世嘉土星推出后便渐渐销声匿迹。试着想象一下「如果 N64 上没有推出任何一款《马力欧》或《塞尔达》作品」,那会引起多么大的争议和讨论?

接下来让我们暂时抛开「怒之铁拳」,先来谈谈「索尼克」。尽管自 1998 年初代作品《刺猬索尼克》发售以来,索尼克系列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出新作,但每部作品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品质差异,导致其迟迟无法找回昔日的荣光。对于世嘉来说,真正称得上成功的系列化作品,或许也就只有「如龙」系列了。

虽然该系列到 PS3 世代为止,在海外都属于评价较高的小众游戏,但近年来却得到了越来越多玩家的认可,特别是系列最新作《如龙 7:光与暗的去向》更是荣获 TGA 2021 的最佳 RPG 提名。哪怕系列生父名越稔洋此前已宣布从世嘉离职,但只要该系列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日后就很有可能会入选各大媒体评选的「游戏综合榜单」。

 

话说回来,究竟为什么系列作品更容易入选排行榜单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系列化的作品更不容易被人遗忘。举个例子,当「塞尔达传说」的最新作获得一致好评时,粉丝们自然而然就会回想起系列之前的作品,而新玩家们也很可能因此产生「原来塞尔达这么有意思,那不妨玩玩前作吧」的想法。因此即使《永恒的阿卡迪亚》和《太空哈利》这样的作品再有趣,也很难有机会让现代的玩家接触到它们。

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大部分榜单中任天堂作品的数量都最多,且排名普遍更高呢?毫无疑问,对旗下大量高人气 IP 的有效利用以及自家硬件经久不衰的高人气肯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认为最根本的理由,其实是任天堂和世嘉对于游戏开发所持有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比起应用最尖端的技术,任天堂通常更关注的是打造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游戏体验,这一点从仅有黑白两色,且屏幕尺寸极小的最初版本 GameBoy 居然能够一直热卖到 90 年代末就可见一斑。此外,本世代主机 NS 的硬件规格和同世代其他主机相比也有着云泥之别,然而任天堂的游戏却依然能受到广大玩家的追捧。

另一方面,世嘉从街机时代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非常执着于使用最尖端的技术来开发游戏。其造成的结果便是,尽管世嘉的游戏在刚推出时能给玩家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动,但任天堂游戏往往更能够跨越时代的鸿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除此之外,街机游戏文化的日渐式微很可能也是世嘉游戏逐渐被大家所淡忘的一个原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街机一直是能够玩到最先锋游戏的平台。世嘉旗下包括 AM2 和 HIT MAKER 在内的一系列主力游戏开发部门大多也都是先在街机上推出新作,然后再将其移植到家用主机平台上。

因此世嘉土星和 DC 当时的一大卖点,就是能够在家里游玩街机游戏,这对于世嘉来说,本应是一石二鸟的一步好棋。谁成想,彼时的游戏业界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RPG 和动作冒险游戏逐渐成长为了家用主机平台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而当世嘉想要在这个领域发力时,已经为时已晚。

纵览各大媒体列出的榜单,不仅仅是世嘉的作品,只要是带有街机元素的游戏,就很难能够入榜。比如在朝日电视台举办的「电视游戏总选举」中,就只有格斗游戏《街头霸王 2》和飞行射击游戏《铁板阵》这两款游戏入选。而在 IGN 本部列出的榜单中,街机类游戏也仅有《街头霸王 2》、《大金刚》和《吃豆小姐》这三款作品入榜。

可以看到,比起街机类的游戏,现代玩家的审美眼光毫无疑问会更加青睐那些为家用主机平台专门进行设计的作品,因此世嘉游戏逐渐被大家所淡忘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世嘉开发的街机游戏虽然有许多技术上的革新,但很少能塑造出标志性的角色形象,这也是为什么《太空哈利》、《世嘉拉力》、《VR 赛车》、《VR 网球》等游戏尽管质量非常出色,但却难以超越时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VR 战士」系列明明更先推出,却被「铁拳」系列逐步赶超的理由,我想也和其登场角色的形象设计脱不开干系。反过来说,「索尼克」之所以能成为世嘉的金字招牌,正是因为角色本身就有着足以给 MD 注入无边活力的强烈个性。

 

身为硬件厂商的局限、IP 难以系列化的难题、难以摆脱的街机元素、比起角色更重视技术的开发逻辑……这些都是世嘉游戏为何渐渐被人们所淡忘的原因。一款作品即使在推出之际获得再高的赞誉,也不一定能够跨越时代,得到所有玩家的喜爱。明明不久之前,世嘉还是评价仅次于任天堂的游戏开发商,但如今当我们再度提及游戏历史上最优秀的杰作时,世嘉的作品转眼之间就已经被抛在脑后了。

还好世嘉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渐复活那些曾经的 IP,并相继推出了「MD Mini」和「SEGA AGES」这样质量极高的复刻移植产品。最近,MD 游戏被收录进「Nintendo Switch Online + 追加包」应该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作为一名喜爱世嘉那种独特游戏开发方式的粉丝,笔者相信在一百年之后,铃木裕和水口哲也等世嘉制作人一定也能与宫本茂以及小岛秀夫等人一样,共同作为游戏行业黎明时期的先驱者被载入教科书中。

本文编译自 IGN JP 相关内容,原作者クラベ・エスラ,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