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剧集《生化危机:无尽黑暗》主创访谈

上演 CG 剧集版「生化危机」

《生化危机》系列的第 4 部 CG 动画《生化危机:无尽黑暗》将于 2021 年 7 月 8 日在 Netflix 平台全球同步播出。和过去曾经上映过的剧场版作品不同,本作是首次以 CG 剧集形式呈现的作品,由负责过电影《海猿》等作品的羽住英一郎担任监督。

本作的故事将发生在虚构的地点 Penamstan,片中将会出现系列的老熟人 —— 里昂和克莱尔,二人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立场,但却都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本剧开始于特殊部队展开的一次军事作战,随着剧情的推进,未知的谜团和阴谋也将逐渐浮出水面……这是过去 3DCG「生化」系列所没有的悬疑感。

本次 IGN JP 采访到了原作的监修 —— Capcom 的制作人小林裕幸先生以及监督羽住英一郎先生,向他们询问了本作有哪些精彩看点。

 
制作人小林裕幸(左)和监督羽住英一郎

—— 《生化危机:无尽黑暗》 终于要在 7 月 8 日播出了,请问您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小林:非常期待!(制作本作的)3 年来的努力的成果终于能够展现给全球的观众,没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

羽住:《生化危机》系列在全世界都拥有不少粉丝,希望本作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 《生化危机》是延续了 25 年之久的系列作品,要做出能自然融入系列故事的原创剧情,想必各位应该花了不少心思吧?

小林:我和羽住监督因为这个作品首次达成了合作,所以一开始我们先讨论了剧情要描写什么方面。由于《生化危机》是具有 25 年历史的系列作品,所以自然有一份梳理时间的「系列年表」。制作人已经决定好了克莱尔和里昂的登场戏份,这样一来 2 人出现的地点也就理所当然地定了下来。接着我们针对这个年代里昂的年龄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最后确定了以系列游戏历史上的 2006 年为本作的故事舞台。至于我们想在这个年代描写出什么样的里昂……监督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羽住:我在加入这个项目时并不像各位一样对《生化危机》了如指掌,所以翻阅了各种资料,并向小林先生问了一大堆问题,思考从什么方面切入里昂这一人物形象才能让故事更有趣。虽然里昂曾经是充满正义感的新人警察,但在 2017 年播出的 CG 电影《生化危机:复仇》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对与恶势力交战感到有些疲惫了。小林先生表示「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比较有意思」,他认为这种状态非常适合拍成电视剧,所以最后决定由此开始制作作品。

 
制作人小林裕幸

—— 这是你职业生涯中的首部 CG 作品,请问它和真人电影的区别在哪里?

羽住:之前我确实完全没做过全 CG 动画,不过接到这个委托时,我从制作人那儿打听到,本作的制作方向是主打悬念和戏剧冲突。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作品,所以虽然是首次接触这个系列,但也并没有太过担心。无论如何,「生化」都是在全世界有着巨大粉丝基础的系列,所以制作它的新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挑战。

本次作品采用了和真人电影同样的制作方法,拥有 3DCG 制作经验的制作公司的各位和制作人都十分理解我的表现方式,所以我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

—— 本作中还有夜晚的白宫和潜水艇等画面阴暗的场景,给人感觉作画非常精细。

羽住:因为本作采用了和真人电影同样的制作方法,所以在构思实际取景的时候,我们不会从现实中无法架设相机的角度取景,也不会采用不可能使用的镜头。在潜水艇这种狭窄的地方,镜头使用条件非常恶劣,我们希望把画面观感的深度变得更浅,然而实际上这里只能使用广角镜头,所以我们只能像真人电影拍摄现场那样进行妥协。

虽然 CG 技术已足以应付这种恶劣条件,但我不希望因此而破坏真实感。就算观众们没有特意关注拍摄的方法,也会因为看过众多真人作品而熟悉这种观感,所以加入这种拍摄方法之后,应该会让观众更有看真人电影的感觉。

 

—— 这是你们首次在 Netflix 平台播出长达 4 集的剧集,请问采取这种形式的理由是什么?

小林:我们已经制作过 3 部 3DCG 电影了,所以这次的企划也是始于「想创作连续剧」的想法。我个人很喜欢 TV 动画那样的剧集呈现形式,希望能让大家产生想要赶快看下一集的兴奋感。所以本作我们也很注重各集结尾的处理,剧情构建上也是一边与监督商谈一边决定的。

—— 当你成为本作监督时,会不会刻意地关注过去的作品?

羽住:不仅仅是 3DCG 作品,官方制作的包含游戏作品在内的「生化」历史年表都非常详尽,而且小林先生还告诉了我很多关于「粉丝喜好」的注意事项。「生化」系列首先考虑的是粉丝,从来没有为了创新内容而背叛粉丝的想法。我自己也恶补了许多系列相关的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兴趣。新作创作的规则非常明确,我能够非常轻松愉悦地完成这项工作。比如在将自己的作品加入到历史年表的同时,需要注意在哪个时间轴上可以描写新的东西。比如就算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著名的大事件,但只要隐去这些事件就可以描写新的故事。

小林:我曾向监督传达过可以发生一些与丧尸有关的事件,但如果对此花费了太多笔墨的话就需要记录到「生化」的历史年表上,所以还是小心为妙的理念。比如在白宫发生丧尸事件的话一定是会载入史册的,这无疑十分难以处理,所以我们最后将这个事件设定成了「生化」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辛。要是闹到会上电视那种大新闻的程度就有点过了,所以我们适当控制了这件事的知名度。

 

—— 故事的开头是从特殊部队在空中作战的场景开始的,这方面演出是否用到了监督过去的经验呢?

羽住:娱乐电影和电视剧开头的场景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摇滚音乐会的第一曲一样,因此我们决定先从满屏的高科技装备开始。不以情况介绍或者日常场景开场,而是在观众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直接进入高潮,这种片头的制作方式深得我心。

出于这个目的,虽然本次作品会在后面逐渐说明 Penamstan 发生的一切,但在故事一开始画面就突然跳转到战场上的创意是我在制作剧情之前就构思好的场景。我从一开始就有个大致的想法,那就是突然向观众展示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然而这其实是各种事情的幌子,接下来我们会看到剧集中各种关键事件的片段,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羽住英一郎监督

—— 包括里昂在内,本作中角色那精彩的动作场面也是一大看点吧。

小林:本次我们除了把重心放在悬疑上之外,动作方面也时刻铭记要有《生化危机》历来的风格。比如我们听从了监督的意见,加入了「《生化危机》最后一定会使用这个武器」的经典场景。

羽住:小林先生说过,完全可以把里昂看成是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中那样身手利落的人。

—— 能否再详细透露下两位想在本作中描写出怎样的里昂?

羽住:里昂是一个相对比较沉默寡言的角色,这应该也是他的一大魅力。本作中会出现围绕着被隐瞒的真相,里昂与克莱尔意见相左的场景。虽然里昂有着体制内的立场,但他之所以反对克莱而的意见,是因为这样会让她陷入危险之中。但他又偏偏不告诉她(自己是为了保护她)这个理由,然而这也正是里昂帅气的地方。多亏了小林先生给出「这个时代的里昂会是这样一个性格」的意见,我才能编写出这段剧情。

小林:前作《复仇》发生在 2014 年,这部作品中曾描写了疲倦并且醉酒的里昂形象。而在游戏中,2004 年,也就是在《生化危机:无尽黑暗》的 2 年前,描写的是刚刚成为特工的里昂。在讨论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根据监督的意见,我们将本作定位成描写里昂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特工的作品。

 

—— 另一个主人公克莱尔被描写成了怎样的角色?

羽住:她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女性,当里昂的立场不得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克莱尔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描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在基地里时两人是同伴,虽然互相信任,但正如台词「这身衣服不适合你」所表达的那样,她的正义感会让她与身处体制内的里昂产生距离感,2 人渐行渐远的感觉也是本作描写的重点。

 

—— 作为改编自游戏的影视作品,你们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小林:本作的故事描述的是游戏中没有讲到的部分,所以我们希望不仅「生化」粉丝能喜欢这个新故事,就算不知道「生化」系列的观众也能享受这部作品。虽然详情涉及剧透,在此不方便多说,但本作自然会有让游戏粉们眼前一亮的场景,比如我们会在本作中提到浣熊市事件等过去游戏作品中发生的事情。但在描写这些内容的同时,我们也会注意不单单加入粉丝才能看懂的内容,而是做成一部受众平衡的作品。

—— 你们有没有从其他真人作品中受到启发?

羽住:小时候我经常看好莱坞的电影,在编写日本电影的剧本的时候,头脑中也不由自主地就会浮现出英语对话,或是在脑海中幻想以好莱坞演员为假想对象的场景。这次我直接将想象中的内容制作成了画面,所以工作的时候兴致满满。需要真人出演的动作捕捉部分也是邀请美国的演员来日本录制的。

如果是讲述以日本为舞台的故事,那么即使故事结构相同,描写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同样的事件如果从日本自卫队的角度来描写的话,表现方式就完全不同,最终会成为一部日本自卫队特有的剧集。而本次舞台完全设定在美国,所以无论是白宫还是登场的组织,都和平时我看的美国电影和电视剧的世界观相同,所以制作起来很轻松。

 

—— 请说说你们喜欢的场景。

小林:里昂和克莱尔对话的场面非常稀少,所以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时刻紧盯,不要漏掉任何的一字一句。除此之外,每集里都能看到 Mad Dogs 队的努力,希望大家通过全篇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当然,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很注重让这部作品本身的乐趣,就算大家并不了解过去和未来的里昂以及克莱尔的故事,也能享受观看本作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如果大家有兴趣进一步深入挖掘游戏和电影的细节,我当然也非常开心。喜欢「生化」游戏的玩家,也希望你们能前来收看《生化危机:无尽黑暗》,享受今后的「生化 Life」。

本文编译自 IGN JP 相关内容,原作者山田集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