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了,你会玩一个没中文的好游戏吗?

别让语言不通成为优秀游戏的拦路虎

本文部分内容涉及《意航员 2》相关情节,请还未通关的玩家谨慎阅读。

可能有人一看到标题就会反驳我:「都 2021 年了做游戏还不支持中文,纯属态度问题,光这一条就足以说明这不是个好游戏。」

当然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玩家会因为语言问题一票否决部分游戏的存在价值,毕竟我们早已摆脱了 —— 也有部分人压根就没经历过 —— 游戏匮乏的年月。早年有盗版,如今更是有各种免费的、打骨折的、订阅制的优秀作品伺候,不管对手游、网游还是主单机的受众来说,似乎一个不支持中文的游戏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

在那个年代这些简单的提示文字无异于天书

但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我以及大部分同龄人的游戏之旅开始于一个根本没有中文游戏概念的时代,所有能玩到的、听说过的游戏不是来自日本、就是通篇英文字母,如果不想在游戏里瞎转悠,要么拿起字典一边啃一边试着弄明白系统功能、技能描述乃至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要么看到文字多的就直接绕道,只玩通篇都没几行文字说明的动作游戏,这显然也是早年 FC 上的大量优秀 RPG 在国内普及率极其有限的重要原因。

所以从我的习惯和经历来看,在评判一款游戏好坏的时候,会本能地摒弃因为不支持中文而带来的些许理解障碍,而是更多地结合基本玩法、内容深度与广度、优化水平、美术特色、操作反馈、系统稳定性等因素来得出一个融合了主客观感受的结论作为对游戏的评判。就算遇到一些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小语种文字,比如韩语、俄语、法语等等,我也不会把这当成游戏的缺点,而是会将其看作是自身能力的不足。

部分大作不仅有中文字幕,甚至有中文配音

但中文游戏如凤毛麟角的时代毕竟已经是陈年旧事,广大国内玩家用多年来支持正版以及水货的实际行动让海外厂商看到了大陆这个新兴主单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如今主机御三家索尼、微软、任天堂的第一方作品自不必说,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都会首发支持繁简体中文,第三方大厂如欧美的 EA、育碧、动视,日本的世嘉、卡普空、SE、万代南梦宫等等,旗下大作支持中文早已是标配。

随着市场潜力的释放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日趋成熟,就连曾经的「重灾区」欧美独立游戏只要找到了国内的或是大牌一些的国际发行商,也基本都会追加中文支持,毕竟 Steam 中国大区月活用户在去年就已经超过 3000 万,谁都不想平白无故丢掉这么大一块市场,相关本地化配套产业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因此,像《意航员 2》这种身为微软第一方作品却不支持中文的作品,就愈发变得让人无法理解,尽管它在我眼中完全有能力争夺 2021 年 TGA 最佳游戏的宝座,但却不是因为美术、玩法、剧情而因为语言因素被很多玩家一票否决,实在是可惜至极。

Double Fine 它傻吗?

成立于 2000 年的 Double Fine 工作室旗下作品基本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以及惊人的创造力,20 多年来有几大特色基本没有动摇过,第一是始终坚持美式卡通的美术主题,第二内容充实手感扎实,第三从成名作《意航员》开始就屡屡抛出让人叫绝的新奇场景与谜题设计,另外还有一个共性也许不能叫特色了,那就是没一款游戏支持中文。

工作室已成立 20 年

至于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除了单纯的成本考量以外,个人认为还有将语言元素融入游戏流程的开发习惯有关。具体到《意航员 2》这部作品上,在流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将英文字母或是英文表达与游戏内容紧密结合的例子,虽然没达到无法剥离的程度,但改成中文、日语这样的方块字或是其他外观样式完全不同的语种,影响的不仅仅只是文字含义,甚至会破坏画面结构设置、干扰谜题的设计,具体到开发者的工作量上,显然不是单纯在数据库里替换几个字符这么简单的事情。

比如游戏里有一处谜题要求玩家控制缩小的主角在巨大的打字机上蹦蹦跳跳,依次撞击「LUCY」四个字母打出这个名字。而且这位「LUCY」其实是剧情中的一个十分关键、出现频次也比较高的人物,如果从一开始就将其汉化成「露西」之类的中文名,那么遇到这个谜题的时候脑袋里首先就得中英文互译一下才能继续游戏。

除此之外,如果做得更彻底一些,把整个信封上的信息全都汉化,则又对应不了用巨大的打字机敲出答案这个出色的谜题设计,打字机本来就是以 26 个字母为基础元素的语言所特有的输入工具 —— 除非把打字机改成电脑,让主角去踩键盘打汉字,但那样一来工作量肯定就兜不住了。

再考虑到《意航员》系列的市场定位,尽管顶着微软第一方的光环,但实际上 Double Fine 心里肯定非常清楚,哪怕有着过硬的内容和多年积累的好口碑,但放到如今的单机游戏市场上,这终归只能是一款主要面向欧美玩家的个性化小众精品。

实际体验完整个游戏之后,个人认为前代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到这一代也不会有质的转变,毕竟抛开内容品质不谈,单从开发技巧以及核心玩法来看,这仍旧是一款传统得让人有些穿越的美式卡通画风平台动作解谜游戏,哪怕在欧美也是曲高和寡的存在,更别提在大陆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肯定有不少玩家在看到画面的那一瞬间就被直接被劝退了。

这样一来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知名度、类型和定位等因素注定其在大陆并没有什么市场,就算微软愿意提供本地化支持,考虑到英文字母本身在游戏的个性表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出于艺术家的坚持,Double Fine 也很有可能不接受为了一个低预期市场来专门修改设计,更何况这还是一家从来就没有将旗下游戏进行汉化传统的公司,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款不支持中文的《意航员 2》。

本地化语言的重要性

和很多同类型游戏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意航员 2》恰恰又是一款从操作到情节都十分需要本地化语言支持的游戏。

通篇玩下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一位只认识简单英文指令的玩家来游玩,不仅在某些环节很可能会因为看不懂一些不那么直接的操作指引而卡关,并且还会彻底丧失从这个充满悬疑的故事中获得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发现真相的快感。同时当然也无法通过对话了解到 NPC 们的悲欢离合与独特人设,制作者花了大量精力塞到游戏各处的笑料也会因为语言不通而彻底失去价值,可以说根本无法体验到《意航员 2》所具有的完整魅力。

更何况这还是一款在地图引导方面十分古板、守旧的作品,没有如今十分常见的区域平面地图,看不到玩家在地图上所处的具体位置,当然也没有方便的路线、目标指示图标等 UI 端的寻路辅助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儿童简笔画风格的场景地图。玩家只能通过不断地来回对照,才能把实景跟图画上的景观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判断出自己所处的大致位置。就像方便的电子地图 APP 诞生之前,我们外出旅游时基本都会购买一张当地的纸质地图以免迷路一样。

 
游戏里只有部分地区才有的地图

另外游戏的任务指示虽然十分便捷,但那是在能看懂剧情对话以及任务提示的前提下,否则如果是线性的脑内关卡还好,现实世界里的几张探索地图都呈开放式设计,没有明显的道路指引,看不懂任务内容玩家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找谁对话,而且哪怕是关键的剧情 NPC 也没有特殊的对话图标提示,全靠玩家记住那些拗口的姓名并且还要跟人物形象对应起来,否则找人也是个麻烦事。

主角多达八种的超能力无一不和解谜、战斗有关,每种超能力不仅可以通过消耗升级时获得的星星提升技能等级,而且玩家还可以购买 2 到 4 种特殊徽章来强化超能力的性能,而是否熟悉这些超能力的功能与用法,对战斗过程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意航员 2》的战斗主要靠巧劲,而不是把敌人做得血厚攻高来为难玩家,很多看似无解的硬茬,只要选对超能力可以很轻松地干掉。比如手拿铁锤的「法官」,攻击力超强还会格挡玩家的远程攻击,但只要使用念动力就可以把他的锤子抢走,再扔回去就能直接消耗一半的 HP,同时还剥夺了他格挡的能力。

类似这样的应对小技巧几乎每一种杂兵都有,如果是经验丰富的玩家虽说肯定也能很快试出这些捷径,但直接看超能力的文字说明或是听懂战斗时 NPC 给出的提示显然是更便捷的方法,在为数不多的几场 BOSS 战里,听不懂、看不懂语音提示也会给攻关带来很多额外的麻烦。

总结

写这篇小东西并不是为了说服谁或是给《意航员 2》放弃中文化洗地,最主要还是一种惋惜的心态,看到这么优秀的游戏因为语言不通这种在当下的大作生态里几乎已经绝迹的问题而丧失一大片市场,对开发者和玩家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Double Fine 工作室不冒赔本的风险不进行汉化是一种商业理性,玩家看到游戏不支持自己的母语于是选择主动放弃,自然也不能说是感情用事。我想起多年前曾有玩家组织起来给制作公司写信、送礼物、集体请愿,希望给某游戏增加中文支持的事件。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我相信该公司之所以在几年后真的给正统续作加入中文支持,除了有这样的热心玩家推动的因素,更多的还是看到了市场反馈回来的实实在在的数据。

抛开上面提到的这种大众化品牌不谈,主要依托 Steam 的海外独立游戏群体也在近几年实验性地支持中文之后尝到了不少甜头,部分游戏项目、部分制作者甚至专门发布消息向国区玩家致谢,足以说明哪怕在一些十分小众的领域,中文用户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主客观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方面我们当然希望开发商能够鼓起勇气去开拓全新的市场并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希望玩家能够更理性地看待至今仍不支持中文的优秀「异类」,相信玩法和品质的力量,避免因此错过可能会给自己留下美好回忆的出色作品,双方一起努力才能让市场朝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文章提及

意航员 2

Double Fine Productions | 2021年8月25日
  • 平台/主題
  • PC
  • Macintosh
  • PS4
  • Xbox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