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授权游戏发展简史:合适的题材一定能改编出好游戏吗?

好的,坏的,和不曾被人知晓的

没有哪个电影 IP 与游戏之间的关联能有《星球大战》这般复杂了。从星战初始三部曲登上银幕以来,这个系列就一直是家用游戏主机上的常客,这些年来,星战的版权多次易主,整个系列到过山顶,也曾跌落到谷底,这一系列是卢卡斯艺界黄金时代的奠基石,产出了一个又一个发生在遥远银河系中的故事,填补了这个空洞的宇宙。

我们玩过讨论存在主义的《星球大战 旧共和国武士 2》以及让人映像深刻的飞行模拟器游戏《星球大战 X 翼战机》,然后又看着这些游戏不被迪斯尼承认,变成了非正统作品。我们曾在星战的街机中投入了大量的硬币,还在《星球大战:铁手大师》中被糟糕的游戏机制折磨过,这些游戏曾一度让我们怀疑开发人员们是不是已经不知道要如何在星战的背景下做出一款有趣的游戏。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 EA 系星战游戏时代,很快系列最新作《星球大战:战机中队》就要发售,对于星战迷们来说,再没有哪个时代能比现在还好了。相信我,这样的好时代真的很难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星战衍生游戏简史。这段历史从 80 年代早期的各种雏形作品开始,再到 SNES 时代呈现了多款佳作,再之后从《星球大战 前线》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接下来还推出了手游《愤怒的小鸟:星球大战》,本文对这些代表性作品以及各时期内系列的作品都有提及。回顾系列的足迹,早期的一些作品多有瑕疵,此时的星战系游戏正在缓步成长,逐渐摸索,随后游戏不断进化演变,最终成为了出色的衍生游戏系列。这段历程就如尤达大师所说的那样:将你所学之物传承下去。

1982 – 1991:狂野时代

早期的游戏界是个非常「狂野」 的存在,比起当下迪斯尼对星战版权的各种严格控制,那个时候发行一款星战游戏相对要轻松很多。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1982 年上映的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有一款同名游戏,游戏于电影上映两年后发售,平台为雅达利 2600 游戏机。游戏内容为简化版的霍斯战役,玩家操作由九个像素组成的雪地战机在迷幻的背景中行进,攻击游戏里长得像麋鹿一样的 AT-AT 帝国步行机。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款星战主机游戏,它的样子看上去确实有些糟糕。这款游戏由曾经开发过推理游戏《妙探寻凶》的桌游厂商 Parker Brothers 开发,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游戏界的风气是非常开放的。现在,我们能在《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中与卡尔·凯斯提斯一起在卡希克星球上跑酷,不过早在这之前,我们要用只有一个按键的手柄来对抗达斯·维达的军队。

雅达利 2600 这个平台上有许多来自不同开发商的星战主题游戏。Parker Brothers 随后又推出了一款名为《星球大战:绝地竞技场》的游戏,这是家用娱乐游戏机上首款模拟光剑战斗的游戏。然后在 1983 年,这家开发商又推出了《绝地归来》,这款游戏里复现了电影中围攻死星的场景。

与此同时,雅达利也推出了一系列星战主题的游戏。第一款作品可能是这一系列游戏中最出名的。这款 1983 推出的街机版《星球大战》是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的像素版本,相比雅达利 2600 主机上的游戏,《星球大战街机版》的画面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接下来还出现了《绝地归来》的街机,这款游戏中引入了包括新配色方案在内的许多新颖的功能。1985 年,在发布了《绝地归来》的街机后,雅达利还推出了《帝国反击战》的街机。归功于在 Gamecube 平台上的《星球大战:侠盗中队III》的彩蛋,如今这款游戏可能是 80 后的玩家们最熟悉的街机游戏了。如果你好奇的话,可以把你的 Gamecube 翻出来看看。

上面这些便是早期星战游戏中的重量级作品。这是个不同星战游戏皆出自于不同厂商的有趣时代。从那以后的三十年里,星战的游戏改编权将被几个大厂商牢牢抓在手里。那个电子游戏界还处于规模最小、最有发展潜力的时代自有一种魅力。卢卡斯旗下的电影公司天行者山庄还曾授权雅达利拥有对卢克和莱娅公主两名角色的改编权,这个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1991 - 1999:黄金纪元

1991 年,乔治·卢卡斯意识到将系列电影的游戏改编权放给游戏厂商让自己少赚了巨量的利润。因此这个男人决定让自己早已建立好的品牌:卢卡斯艺界牢牢抓住星战系列的版权。人们普遍认为接下来的十年是《星球大战》系列游戏的黄金时期。卢卡斯艺界成立于 1982 年(当时叫做卢卡斯艺界游戏公司),在这里,他们利用自家的 SCUMM 引擎开发出了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热门冒险游戏大作,例如《纱之器》、《疯狂大楼》、《猴岛的秘密》等,这些作品对冒险类游戏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有这样的团队在后,卢卡斯自家出品的星战系列游戏只是时间问题。

1991 年,卢卡斯发售了一款 8 比特像素游戏,你猜它叫什么?《星球大战》。随后他们又在 NES 平台上发售了一些星战游戏,到了 1992 年,《超级星球大战》发布,可以说这是那个年代第一款真正称得上出色的太空题材游戏。游戏在 16 比特像素构成的横向卷轴场景上,美妙的描绘出了绝地武士的各种招牌动作,其中人物图像在游戏中的表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也是相当出色。

卢卡斯后续又分别将星球大战老三部曲中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以及《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两部电影也改编成了 16 比特像素的游戏,这两部游戏分别于 1993 年和 1994 年面市。统计下来,雅达利 2600、NES 以及 SNES 三个平台上均有完整对应星战三部曲的改编游戏,盛况非凡。不过接下来系列即将迈向变革,比起反复重述这些老故事,卢卡斯艺界选择开始探索星战宇宙中还未挖掘的故事。

时至今日,1993 年发售的《星球大战:X 翼战机》仍然可以说是星战史上最伟大的一款游戏。最起码,这是第一款真正在游戏中还原了电影般观感的作品。这款游戏满足了宅男们的所有幻想,让你一边踩着星际战机的油门在宇宙深处翱翔,一边将帝国的走狗们轰至湮灭。更重要的是,这款游戏不会像之前的游戏那样逼着玩家去重复那个已经要看吐了的电影剧情。这一次,玩家在银河系中遇到的角色们可能一生都与卢克天行者没有什么交集。游戏随后又推出了《帝国的野心(Imperial Pursuit)》以及《B 翼战机(B-wing)》两个 DLC。到了 1994 年,卢卡斯干脆彻底转换理念,推出了以帝国为主视角的《星球大战:钛战机》。在这款游戏中,玩家要在 13 个关卡里与帝国空军并肩作战,为帝国皇帝帕尔帕廷平息叛乱。

在第一批 3D 家用主机面世后,卢卡斯也紧跟上了潮流。横版卷轴式光剑游戏的时代已经结束,1995 年,《星球大战:黑暗原力》登录了 PS 平台。这款游戏颇受好评,而续作:《星球大战:黑暗原力 2》更是风靡全球,证明了星战系列也可以在 FPS 领域大放异彩。相比之下,1996 年在 N64 平台上推出的《星球大战:帝国阴影》就没前两作那么成功了。当时 IGN 的评测作者道格·佩里(Doug Perry)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你喜欢星战,也喜欢游戏,那么这款作品无疑会让你感到失望和疑惑。」

在卢卡斯艺界早期对星战游戏的探索中,有成功的作品,也有失败的例子。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1997年,GameBoy平台上曾有过一款名为《尤达的故事》的游戏,这是个糟糕的作品。同年,卢卡斯还推出了格斗类游戏的试水之作:《星球大战:铁手大师》,这款作品差不多可以算是整个星战游戏系列中最烂的一个。(虽然还是吸引了些玩家)90年代末期,卢卡斯艺界开始逐渐像发行商转型。他们首先发布了旗下第一款 RTS(《星球大战:反抗军》),然后是 X 翼战机系列的衍生作品《星球大战:侠盗中队 3D》,以及益智类游戏《星球大战:尤达的挑战》。这十年里,卢卡斯艺界在星战题材中的成就远超任何一个导演,他们为全球的星战迷们献上了一票经典的作品。但遗憾的是,《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始终没有游戏改编作品出现。

1999 - 2013:实验时期

1999 年,卢卡斯首次做起了发行商的工作,这是个他们并不熟悉的领域,这段时间星战新电影的筹拍也是促成卢卡斯转型的一大原因。这段时间里,星战系列在各个类型的游戏领域和开发商手里意外诞生出了一系列独特、难懂、诡异的作品。首先是《星球大战前传 1:极速飞梭》,这是个大受美国中学生欢迎的游戏,但也是个不足以称作优秀的游戏。2000年,《星球大战前传:绝地力量战斗》和 RTS 游戏《星球大战:星战指挥官》发售,两款都是没什么特点的作品。21 世纪伊始时出现的侠盗中队系列《纳布之战》算是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继这款素质优秀的街机式射击游戏之后,侠盗中队系列的另外两部作品《星球大战 侠盗中队 II:游侠首领》和《星球大战:侠盗中队III:反叛打击》也同样保持了优秀的水准。

这其中也出现过不少让人遗憾的作品。2001 年发售的《星球大战:欧比旺》本来应该是部能轻易获得成功的作品,毕竟谁不想扮演年轻时候的欧比旺砍瓜切菜般屠杀机器人呢?但遗憾的是,游戏的质量被糟糕的视角和无趣的关卡设计所拖累。而以詹戈·费特为主角的《星球大战:赏金猎人》虽然自公布的第一天起就赚足了粉丝的眼球,最后却因为一连串的技术问题败下阵来。直到《星球大战绝地武士 2:绝地放逐者》发售后,粉丝才终于在这款用独特方式描绘光剑战斗的游戏中得以过瘾。时至 2020 年,这款游戏的多人模式中仍有不少活跃的玩家。

2003 年,系列游戏出现的佳作越来越多。星战游戏历史上最出色的两款作品都在这一年问世,而且一点都不意外的,这两款作品都的时间线都没有设置在前传三部曲的年代。首先是《星球大战:星系》,虽然这款游戏在日后展现出了些问题,但这款 MMO 所展现出来的突破性确是毋庸置疑的。另一个是《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这款游戏普遍被认为是星战游戏历史上最出色,或者说是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游戏的故事发生在死星出现的数千年前,因此本作与很多星战游戏有着明显的不同,这款由 bioware 开发的RPG游戏里有着绝无仅有的猎杀绝地的情节,游戏中的角色 HK-47 极为突出,时隔多年,很多玩家还在期待着 HK-47 的再一次登场。

在接下里的几年里卢卡斯再接再厉。2004 年,《星球大战:前线》发售,这款游戏证明了《战地》的游戏模式也同样适用于星战的框架。一年后,《星球大战:共和国突击队》发售,这部让人想起《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的电影式单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给大家都留了深刻的映像。EA 真的应该考虑下继续发展这个系列。这一时期最具创始意义的一作可能要数《乐高星球大战》了,这款作品开启了乐高系列对一系列知名 IP 的改编史(《哈利波特》、《漫威》、《指环王》等等)。这段时间里,系列也出现过翻车的作品:《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 2》——虽然这款游戏颇具野心,其中不乏创意,但大范围的删减以及一些严重的 bug 最终压垮了这款游戏。其实《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 2》仍然还是一款优秀的作品,只不过这款游戏还差些火候,该多开发几个月再发售。

接下来星战系列游戏无论是出现的频率还是质量都走上了下坡路。诚然,2006 年发售的《星球大战:前线 2》中有着无可挑剔的太空狗斗玩法,《星球大战:战争帝国》也唤起了玩家的RTS情怀,但这十年里的其他产品都再也无法达到《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的高度。此后出现了大量星战 Flash 小游戏以及各种低成本作品,直到2009年,《星球大战:原力释放》及其续作终于相继发布。这两款作品质量不错,但其出现的意义更多是用于展示下代主机的性能表现。2010 年到 2019 年早期的那段时间更加可怕,这段时间里除非你把《愤怒小鸟星球大战》也算上,根基深厚的 MMO《星球大战:旧共和国》以及体感游戏《Kinect 星球大战》,就是那段时期卢卡斯唯二的重磅作品。

卢卡斯艺界在那段时间由盛转衰陷入窘境,因此星战系列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2012 年,迪斯尼收购了《星球大战》的版权,米老鼠摇身一变为千年隼号的主人。次年,迪斯尼关停了卢卡斯艺界这家公司,当时还在策划中,以波巴·费特为主角的《星球大战 1313》成为了卢卡斯艺界的绝唱,就此夭折,胎死腹中。

对星战系列的粉丝来说,这是个黑暗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做出一款出色的星战游戏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系列曾有过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再出佳作不该困难到这般境地,不是吗?

2014 至今:EA 时代

关停了卢卡斯艺界后,迪斯尼宣布 EA 将成为自己的独家合作伙伴,并全权委托 EA 在未来 10 年里制作星战系列主机游戏。(有趣的是,迪斯尼保留了制作发布星战手机及平板游戏的授权)

让《星球大战:前线》系列起死回生是 EA 获得迪斯尼信任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新前线系列首款作品是个技术上非常惊艳,但内容上缺乏深度的游戏。所有人都认为系列第二部作品将能一举成功,但新作虽然有了剧情模式、丰富的场景以及武器,同时也有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内购系统,这个系统带来了类似 MMO 的漫长成长机制,迫使玩家为了扮演达斯维达等角色而去充钱。而后面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了,玩家们纷纷抗议,EA 采纳了玩家的建议,到了今天,《星球大战:前线 2》已经变成了一款正常,没有争议的优秀游戏。EA 还做过另一件很有争议的事:砍掉了一个名为「Ragtag」 的星战游戏项目,这个由 Visceral 工作室开发,顽皮狗成员艾米·亨宁(Amy Henning)领导制作的项目据传是个类似《神秘海域》的游戏,玩家将扮演汉·索罗式的主角在银河系中漫游。直到现在,很多粉丝依然对这款游戏未能面世而耿耿于怀。

但 EA 以非常快的速度从最开始这段低谷中调整了过来。去年发布的《星球大战 绝地:陨落的武士团》由重生工作室开发,这种彻底单人剧情的设计在当今游戏界已经非常罕见。此外 Motive 工作室也刚公布了新作《星球大战:战机中队》的消息,看上去这是款在向《星球大战:X 翼战机》和《星球大战:钛战机》等经典游戏致敬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正是多年来许多粉丝一直想要的游戏。可以肯定的是,EA 接下来将继续制作更多的星战系列游戏。今年早些时候,EA CEO 安德鲁·威廉森(Andrew Wilson)曾表示,在还拥有版权的时间内,EA 将「加倍」 对这一系列的挖掘力度。

我们对星战系列游戏的回顾也到此结束。这是一段神奇的履历:系列最初诞生于雅达利 2600 主机上,在超级任天堂时期逐渐成熟,系列先后推出过包括 RPG、RTS、益智教育类游戏等各种类型的作品,随后又被移动端和主机端之间布局所困扰,之后直到 EA 接手之前,系列走了相当长一段下坡路。到了现在,星战系列游戏的未来又开始变得让人期待。真是世事难料啊。

文章提及

Star Wars

LucasArts | 1992年6月1日
  • 平台/主題
  • 投币游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