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并购,并的是谁?购的又是谁?

并购并购,并的是谁?购的又是谁?

上回说到,恺英并购了大量的公司,其并购公司多有资不等值的问题。今天就来说说恺英的人事变动。

要说大公司,尤其是上市的大公司,最值钱的位置,自然就是董事长,也就是实际控制人了。要想坐在这个位置上,怎么说最少也得有对资本市场的掌控能力,对自己业务的熟练程度,还有对公司发展明确的战略眼光,这是毋庸置疑的。

时间退回到2008年,恺英成立。此时的恺英管理层结构非常简单,两个实际控制人,一个王悦一个冯显超,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员,加到一起十来个人。可时间到了2019年,董事会名单上却再也找不到当初两位创始人的身影。

从2018年8月起,王悦、冯显超等恺英核心人员,便开始陆陆续续退出董事会。

要知道,就算说恺英是他们两位一手创立起来,是他们半生的心血也不为过。可为什么两人放手放的这么果断?

不仅是公司创始人的两位离职,公司前前后后经历了几十次董事会变动……

离职当然也有……

金丹良,陈忠良、金峰、陈永聪、黄迎春、程骏、牟正文、沈军、李刚……

单看这些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各位任职过的公司,大家想必就不会陌生了。

浙江盛和、浙江九翎、翰惠信息……没错,全部都是过往收购过的公司,收购完成后,这些公司的董事进而便加入了恺英的队伍。

每年恺英花在并购上的钱,就有不下十几亿,而从2016年开始,恺英除了并购得到新的游戏,就几乎没有再进行开发业务。对于恺英有些“不务正业的”这一点,我们有幸采访了一位媒体人对于恺英不再游戏行业内继续出力打拼的原因,他是这样回复的:

媒体人:

首先恺英本身未必缺乏研发经验,所缺乏的仅仅是某一领域的更为深入的研发经验。但是好在这个公司本身拥有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完全可以通过投资以及其它的资源调配等方式去解决自己的下一步出路问题。同时不要忘记几年前恺英出海做的也不错,那么在这块他也有有机会。

事实上总的来讲,在资本运作时代,恺英已经愈发不像一个游戏公司了。其业务增长点更多聚焦于一些新的业务如区块链等所能够带来的爆发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恺英是否还要坚持这一打法其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

从结果上看,他们确实瞄上了区块链和金融类业务。

如果管理层是这么决定的,下面的人自然不好说什么。可究竟这区块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和2016年到2019年的数起并购有着怎样的联系?

究竟是数起并购推动了金融类业务的开展,还是金融类业务提升了恺英的并购倾向?

这是2018年,版号封闭后的恺英股价走势。

2018年是残酷的一年,恺英自然也受到了冲击。2017年是恺英最辉煌的一年,伴随着大量的并购和如日中天的蓝月传奇,恺英实现了当初对于泰亚的诺言。并购继续不说,还稳固了一波股价。虽然受到整体政策冲击恺英的股价还是在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多个回涨的节点。

这些回涨的节点也就不用我说了吧?正是靠着并购。一份份超过十亿的并购合同,一次次的回涨、下落,再回涨、再下落……

对于其中的起伏,我们也收集到了一位媒体人的评论:

事实上在今天的游戏行业中资本已经逐渐撤出,这是因为游戏行业的热度已经过了。

究竟恺英的股价涨幅与并购有怎样的联系? 后续还有更多关于恺英网络与王悦的文章,请继续关注IGN中国博客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