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雄

王悦到底做了什么

2019年,对于中国的无数家庭来说是个平凡的一年。可对于恺英网络实际控制人王悦来说,却显得有点糟糕。

3月28日,恺英发布了实际控制人王悦“失联”的消息,曾经是33岁坐拥66亿人民币的年轻富豪,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据恺英表示,他们尝试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联系王悦,但始终没有结果。

正当大家都猜测着,王悦究竟出了什么事儿的时候,5月6号一则惊天大新闻被扒了出来:王悦因涉嫌操控证券市场罪,被刑事拘留!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操控证券市场罪是个什么罪:

意思就是,以资本、信息优势,联合或单一地进行某个股的增长或下跌,靠本身的信息优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什么?你问为什么不操盘?

不好意思,体量不够。单从恺英的体量来说,其操作一次的钱,也够普通人望其项背了。

而就在6月12号深夜,我们得到了王悦被逮捕的消息。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王悦究竟做了什么。

从恺英网络上市时,就发生了第一次并购。这时候的恺英刚刚做成了几个爆款,但由于公司底子不够,没有能够继续发展的资金。为了能够募集资金,恺英想到了上市。可上市本身需要的手续审查繁多,他们便瞄上了借壳上市这条路。

他们选中的,是一家叫做泰亚鞋业的公司。

所谓借壳上市,既为以公司名义收购在资金、体量、负债率等相关数据都合适的公司,收购完成后对原公司进行重组,用自己的业务取代先前公司,并且进行更名。这样操作完成后,原公司也就名存实亡了,而恺英也就借着原公司的壳,完成了登陆A股。

并购的同时,恺英也签订了对赌协议。对赌协议增加了双方公司对于业务的期望值,恺英的股票再重新开盘后立刻疯涨,这也使得大量股民的钱涌进了恺英公司。

照理来说现在的恺英应该心满意足了吧?钱也筹到了,公司也稳定发展。恺英好歹也算个游戏公司……可他们却开始疯狂的并购。

关于并购,可参考我们另一篇文章:或许放弃金融,游戏才是正道?

注意一下恺英的并购顺序:第一起公司行为股权收购,对浙江盛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金丹良,陈忠良的,两人手中共计百分之20股权被收购走了。

第二起为2017年6月7号,以共计2亿人民币控股上海翰迪、翰惠、翰鑫等一系列公司,此时的控股均不超过百分之50。

第三起就到了2017年6月16号,这时候恺英突然全资投资了1亿9500万建立了宁波恺英互联网小型贷款有限公司。

一个游戏公司,开始涉及金融业务了?

第四起则是,以16亿零650万元的价格再次受让了浙江盛和网络百分之51的股权,受让后,加上先前的百分之20,恺英已经持有盛和百分之70的股权。

为什么一直是百分之20,百分之30手笔的恺英突然掷资16亿收购百分之50股权?为什么一个年净利率只有4000多万的盛和网络能够估值10个亿?为什么恺英会购买这样一个负债率将近百分百的“空壳公司”?

而这时候我们却发现,恺英的董事会上多了两个名字……金丹良,陈忠良……

第五起,恺英以10亿6400万的价格再次受让浙江九翎股东周瑜,黄燕、李思韵及张敬合计百分之70的股权。

16-17,盛和的营业收入不升反降,营收和负债比仍旧居高不下。

而在此之后,恺英又进行了大大小小十余起并购……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2017年恺英的财报算是最好看的一年,其流水足足有30个亿,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公司所需要的财务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究竟是如何拿出动辄十几亿的资金去并购公司的呢?

对于这些资不对值的并购事件,我们带着疑问采访了一些业内资深人士,他是这样说的:他的帐面以及收购公司流水的估值,这个要看怎么理解。因为在13、14、15三年时间里,收购的游戏企业溢价大都很高。但是需要了解的一个背景是,资本给出高溢价的原因并非是针对这个企业,而是针对这个企业背后的行业的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处于行业中的企业自然价格也水涨船高。因此对这个不用太惊小怪。

对于恺英网络总经理的涉案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采访,其中另一位媒体人是这么说的:

媒体人:公司业务层面就恺英来讲,现阶段影响较大的应该王悦的事件。事实上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移动游戏火爆时期突然崛起的发行面临的尴尬。这个犯罪坐实我认为对业务有的冲击是比较小的。他可能更多的是集中于资本运作层面的冲击。

资本运作?难道说王悦是一个资本家吗?

媒体人:不是说他是一个大资本家。而是说人家创业多年之后,如果想套现走人。那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呀?这本身并不是错误。

实现财富自由,这是每个人的理想。这并没有错误。

按照媒体人的看法,对于此次事件更多的是王悦进行了一波极为正常的资本置换,这是无可厚非的一种行为。

或许这些事情与王悦罪名有关,或许无关。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况,可能只有公安机关发出的布告能够告诉我们答案吧。 后续还有更多关于恺英网络与王悦的文章,请继续关注IGN中国博客板块!